
朱单,我校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2014级英语专业(国际体育方向)的学生,已推免至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9月27日晚上,我坐在电脑前默默刷新着上海外国语大学研招网的网页,10点左右,“2018级普通推荐免试接收考试预录取结果及成绩”的大红标题蹦了出来。“英语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方向 朱单 拟录取”,文档里的一行小字宣告了我保研之战的最终胜利,为我一个多月的紧张应考和四处奔忙画上了圆满的句点。属于我的这段保研经历,短里说来只是个三十余天的旅途小记,长里说来,却是一个两年之久的漫长故事了。
三千里路,于足下始
我叫朱单,江苏常州人,就读于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2014级。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年,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没过多久就认识到了大学生活并不像我们曾经幻想的那般无拘无束,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的、怀抱着考研愿望的学生们而言,放飞自我的梦想早早破灭了。在了解到“保研”概念之后,我将其拟定为自己的目标,开始了本科第一年的学习。
或许是尚未适应大学专业课的学习模式,或许是抱着“一切才刚开始”的拖延心理,大二开学时期,我从辅导员处了解到自己的排名离保研目标仍有距离。从这天开始,我意识到自己早已置身竞争的队列,这场比赛的时限进度条已经悄无声息地走过三分之一了。我必须认真地整顿行囊埋头前进,才能赶上前面的那些背影。所谓任重致远,我选择担负起这份重量,迎战这场马拉松。这也是我首先想告诉学弟学妹们的——个人本科阶段的成绩排名、科研成果、实践经历对于保研而言至关重要,是决不可疏忽之要素。三年时间说短不短,仔细筹备的人完全能够在最后拿出一张丰富光鲜的履历;而倘若懈怠,它只在弹指一挥间。
聚沙累土,仰取俯拾
从大二开始,我调整学习态度,将专业课成绩放在第一位。课堂的专注度、笔记的完备度、与老师们的沟通程度以及图书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学习日程,这些全部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仍然是在期末取得佳绩的必要因素。除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推进,我开始学着在班级里承担一些领导性的工作,揽下各种展现自我的机会,包括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争取presentation的演讲展示等等。这永远是一个聚沙累土的过程,长期坚持和点滴积累决定着最后沙塔的高度。
然而就像刚才提到的,成绩排名是你获取保研机会的能力基准线,实践则是使你在水平相当的人群里脱颖而出的助推器。现在回想我三年间的生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我的课外实践甚至一些爱好都给予了我极大优势。
我本人钟爱网球,因此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就试着为中国网球公开赛新闻中心撰写和翻译一些稿件,这在之后成为了我有力的个人展示材料之一。此外,我运营着我所喜爱的欧美明星的国内微博粉丝账号,频繁地搬运和翻译相关资讯大大提高了我的英语阅读和应用能力。因此,我个人不想压抑大家在学习之余的娱乐活动,娱乐可以有适当的方式,甚至可能有着为你的简历增光添彩的方面等着你去发现。在学习的时候一丝不苟,心无旁骛;在娱乐的时候多看多想,仰取俯拾,一举一动均是收获,这样的学习娱乐不但两不误,甚至可以两相益了。
学以致用,厚积薄发
时间很快来到了大三下学期,我开始关注目标院校的研招网,留意举办夏令营的通知。我精心撰写了自我陈述,整理准备了历年获奖证书,并通过这些材料得到了前往东华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夏令营的机会。尽管我遗憾未能获得上海交大的优秀营员名额,并且从我个人最后的结果来看,我的夏令营经历没有造成关键的影响,但夏令营是前往理想院校的第一次关键机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建议各位学弟学妹在保研期间能够尽力把握,充分利用。
最最关键的备考阶段——暑假来临,我将自己的研究生方向定位为应用语言学、教学法方向,在参考了历年研究生考试的参考书目和开始内容之后,我购买了几本英文原著以及专八习题。在漫长的暑假里,我也迷茫过、困惑过、偷懒过,但是我不断提醒自己不能让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这是我过得最充实的暑假,每天起床之后用手机软件背诵专八单词,然后练听力,午饭过后阅读原著,之后再做专八试题。试题做得快、错误多,我就重新购买,重做再做,力求杜绝错误。将这个暑假比作高考前最后100天并不为过,在这个所有人都卯足了劲的时期,不论是弥补曾经的疏漏,还是强化已有的成果,全部赌在了这两个月。而短期高强度训练的效果,想必大家也都一清二楚。
九月的到来宣告着最后一战终于开始,在返回学校几天完成了一些开学的事宜之后,我就又匆匆赶回了家中。9月7日,我赶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东南大学参加推免复试,很遗憾考试结束后南航并没有及时给出最终结果,同时东南将我列为了替补录取。此时我手上没有理想的offer,但是我收获了宝贵的面试笔试经验,也对外校推免过程有了更深更细致的了解。接下来的十天里,我没有再做新题,而是将假期里的错题反复学习,原著中勾画的重点反复背诵。9月20日之后,我陆续收到了来自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的复试通知,时间分别为9月24日和9月25日,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复试时间则为9月24日至9月26日。抱着求稳的心态,我打算参加前两所大学的复试,放弃上外的机会。在临走的前一天,我在家中收拾行李,偶尔发现了三年前参加上外自主招生考试的准考证,当时的我输在了面试这一关上。
这一刻,我重新思考起了我的选择。上外作为一个有些古早的梦想,我对它的向往随着这张准考证的出现又被唤起。我循着思绪细细回顾我为了保研努力的一切,收获的一切,我知道我准备好了,我确信我准备好了。那么我就无需畏惧——对于一个无愧于心的人来说,失败不将是羞耻之事。上外之行的结果或许有悲有喜,然而必定无悔。我下好了决心。
24日华东理工大学复试,老天似乎在冥冥之中助了我一臂之力,我第一个面试完之后便赶往上外报道,及时赶上了准考证的发放。25日上午,我收到了华东理东大学复试通过的邮件,我顿觉踏实笃定了很多,因为有了保底的选择,我可以更加自信从容地参加上外的考试。25日下午的笔试和26日上午的面试我发挥得不错,面试中将很多准备好的东西与面试官分享,可谓谈笑风生。27日上午我返回了北京,接下来就有了文章开头的故事。
我的保研故事幸以喜剧结尾了。一路走来,我要感谢太多人——感谢老师对我的栽培与引导,感谢辅导员对我的信任与鼓励,感谢家人对我的关怀与呵护,感谢同学对我的帮助和理解,感谢自己的坚定与信念。考研过后,我准备参与一些实习工作,攒点钱去毕业旅行,之后花一些时间预习研究生阶段的书目,为进入强手如林的梦想之地做好充足的准备。任重致远,砥节砺行,这将是我永远的信条。高考不是结束,保研不是结束,在那之后的实习、毕业、工作,都不是结束,我们一直都在路上。
祝福我的学弟学妹们都能成功保研,一切都会是最好的安排。
(感谢外国语学院辅导员 刁艾莉老师协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