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2024年北京高校本科教学项目评选结果公布
北京工业大学
在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
产学研深度育人平台、
优秀育人团队等14类项目评选中
捷报频传、成果丰硕
共32个项目获选
长期以来
北工大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改革创新、内涵发展
秉承“尊重选择,发挥特长”的质保理念
推进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此次成绩的取得
是学校深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努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生动实践
充分彰显了学校
多年来扎根本科教育、
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
第二十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 | |
所在单位 | 姓名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王亚丽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张利国 |
第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获奖名单 | |
所在单位 | 姓名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熊文 |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 袁涛 |
2024年北京高校优秀育人团队名单 |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姓名 | 所在单位 |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 | 王如志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4年北京高校优秀本科实验教学 指导教师名单 | |
所在单位 | 姓名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杨旭东 |
2024年北京高校优秀大学生学科竞赛 指导教师名单 | |
所在单位 | 姓名 |
艺术设计学院 | 张岩 |
2024年北京高校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名单 | ||
所在单位 | 姓名 | 类别 |
继续教育学院 | 李晓琛 | 继续教育 |
2024年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服务保障人员名单 | |
所在单位 | 姓名 |
图书馆 | 李建婷 |
2024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名单 | |||
课程名称 | 主讲人 | 所属单位 | 类型 |
信号与系统 | 刘鹏宇 | 信息科学 技术学院 | 重点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方娟 | 计算机学院 |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梁文俊 |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 |
城乡生态与环境保护 | 薛飞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
经济学原理 | 郭萍 | 继续教育 学院 |
2024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名单 | ||||
教材名称 | 主编 | 所属单位 | 出版社 | 类型 |
道路勘测设计 (第四版) | 张志清 | 城市交通学院 | 科学 出版社 | 重点 |
模拟电子技术 基础 | 雷飞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泥塑人体 快速入门 | 李惠东 | 艺术设计学院 | 吉林美术出版社 |
2024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名单 |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所属单位 |
高等数学(工) | 黄秋梅 | 数学统计学与力学学院 |
大学物理 | 窦菲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交通工程设计 | 翁剑成 | 城市交通学院 |
2024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件名单 | ||
课程名称 | 制作者 | 所属单位 |
材料性能 | 王乙舒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工程力学 | 吴奇 | 数学统计学与力学学院 |
2024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立项项目名单 | ||||
项目名称 | 项目 负责人 | 建设单位 | 项目 类型 | 项目 类别 |
数智化背景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 刘赵淼 | 教学质量督导评估办公室、教务处 | 重点 | 普通本科 |
终身学习视阈下高等继续教育“大思政课”发展研究 | 杨丽霞 | 继续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 | |
人工智能在典型应用场景的探索与研究——智能建造技术与机器人 | 刘占省 | 建筑工程学院 | 普通本科(人工智能通识课) | |
人工智能在典型应用场景的探索与研究——人工智能(AI)赋能碧水蓝天 | 梁文俊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普通本科(人工智能通识课) | |
人工智能在典型应用场景的探索与研究——人工智能在交通流预测领域前沿应用案例 | 张健 | 城市交通学院 | 普通本科(人工智能通识课) | |
激发科研兴趣培养创新人才:《材料创新设计方法》教学模式改革 | 李洪义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普通本科 | |
“产教研”与“训赛创”融通并举的智能制造专业创新改革实践与培养体系建设 | 陈树君 |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 普通本科 | |
服务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大学英语数智赋能协同育人体系改革与创新 | 马晓梅 | 外国语学院 | 普通本科 |
2024年北京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实验室 评审结果 | |
所在单位 | 教学实验室名称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2024年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育人平台 评选结果 | |
所在单位 | 平台名称 |
创新创业学院 | 面向AIoT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 |
北京工业大学聚焦国家、北京和行业领域的核心需求,瞄准北京“双碳”重点发展方向,按照“明确绿色发展、推进数字化赋能、夯实学科基础、注重专业交叉、强化工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的总体思路,积极构建“双碳”新型学科体系,促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在全校范围内打造数智化绿色化(“双化”)协同的工程教育布局。此次获奖结果中,“双化”专业领域的北京市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占比100%;在课程、教材、教案课件、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中,“双化”相关项目占比超过70%,成为了学校在探索数智化绿色化协同的工程人才培养路径中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教学大讨论为契机,总结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经验,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推动完善数智化绿色化协同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创新意识、跨界能力的“双碳”领军人才,将本科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