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第二届网络、通信与智能计算国际会议(NCIC 2024)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沙河校区立德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办。本次大会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主办,爱迩思出版社(ELSP)、ESBK学术交流中心与AC学术平台协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福,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肯特大学教授Jiangzhou Wang,IEEE Fellow、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艾渤,欧洲科学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Yan Zhang,IET Fellow、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思科冠名讲席教授Wei Xiang等专家学者出席大会开幕式。
大会开始前,郭福热情会见了Jiangzhou Wang院士、艾渤教授、Wei Xiang教授等,对各位专家莅临我校开展学术交流与指导工作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我校科技处处长曹林,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李学华等陪同。
郭福为开幕式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对第二届网络、通信与智能计算国际会议(NCIC 2024)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学校表示诚挚感谢。他全面系统地回顾了学校的办学历程,重点介绍了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博士学位点申报、人才培养、新校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郭福指出,学校在长达87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融合国家机械工业、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国防特色、行业特色。郭福强调,近年来,学校立足国家和首都发展需要,积极推进“信息+ 智能+”学科交叉融合,已经形成了本硕博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服务北京市及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郭福表示,本次会议作为网络、通信与智能计算领域的高端前沿交流平台,国内外专家精英云集,大家的交流讨论必将为相关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新视角,信息科大愿意与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携手并进,共创网络、通信与智能计算领域的辉煌未来。
艾渤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致开幕辞。他简要介绍了会议的基本情况,充分肯定了各协助单位在会议筹备和开展中的大力支持,对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同时,艾渤教授以“MIMO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为题介绍了MIMO信道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最新进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并分享了团队在复杂环境下进行信道建模的研究成果。
开幕式后是主论坛环节。Jiangzhou Wang院士作题为“mmWave/THz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and Sensing”的大会主旨报告。他从毫米波和太赫兹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系统介绍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未来在6G网络中的关键应用。报告中,Jiangzhou Wang院士还深入分析了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的物理特性及其对高容量、高速率通信的支持能力,以及毫米波/太赫兹通信与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Yan Zhang教授线上作题为“Digital Twin Networks”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数字孪生网络的概念及核心技术,重点讲解了数字孪生技术如何为复杂网络的监控、优化和预测提供新视角,并详细分析了数字孪生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包括网络架构设计、资源分配优化以及故障预测与诊断等方面。
Wei Xiang教授围绕人工智能,以“From Information Theory to AI for Science: An Academic Journey of Two Decades”为题阐述了如何将信息论的核心理念延伸至人工智能,尤其是在数据驱动建模、知识图谱构建以及复杂系统优化等领域的应用。
在下午的四个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周一青教授、北京邮电大学路兆铭教授、澳门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方正天副教授、英国格林威治大学Muhammad Waqas副教授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作特邀报告。
分论坛环节组织了近70个口头报告,与会人员围绕网络、通信与智能计算三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场气氛热烈、讨论内容丰富。各分论坛还设置了问答环节,参会者踊跃提问,与主讲嘉宾积极互动。
来自国内外50余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同步线上直播。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论文220余篇,其中境外作者投稿30余篇。经过遴选,会议最终录用100余篇,其中11篇论文荣获“最佳论文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