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云高招

胡斌:“体育学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体育大学
2018-10-23

微信图片_20181023153257.jpg

胡斌,北京体育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全国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体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管理。

2010年以来,国家一次性设立了19个专业学位,加速了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的调整,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走向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共同并行发展的轨道。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简介

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体育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充分发挥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健全和完善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的体育专门人才。

从2009年体育学研究生的招生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开始招收培养“双证型”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逐步扩大的招生范围和数量,截止2017年,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育硕士招生规模占体育学领域招生人数50%以上,基本形成专业学位和学术型人才并重,两翼齐飞的战略性转变。体育学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并驾齐驱,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在改革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突出实践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

我国设置专业硕士主要目的是解决研究生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科研研究为主的研究生完全不同,必须突出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特色。

“实践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点,突出实践性 是我 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内在规定。”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过程中,以实践为导向,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需求入手,研究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教材选用等内容,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尽力让学生体验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以实践为导向加强体育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让懂实践的业界导师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中;以实践为导向研究制定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教师、成果、学生质量等评价体系;以实践为导向加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信仰等方面的职业精神教育。



贴近体育领域人才市场需求

2017年1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入了内涵发展时期,提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发展主线。

体育专业学位如何做好“服务需求、提高质量”。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新的体育职业类型不断出现,现有的4个培养领域不足以覆盖到体育行业人才发展需求,体育行业新兴许多新的职业类型,如运动与健康相结合、运动与旅游相结合、休闲体育市场开发等领域都急需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这些新兴职业给体育硕士新领域设置提供了方向。


全国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正在从体育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入手,研究设置专业学位培养领域,调换或增加一定数量的培养领域,确保我们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有效对接。

自2005 年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后,北京体育大学逐渐将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人群纳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同时将推荐免试研究生中的优秀运动员和复试中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一并纳入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工作。“冠军班”是学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品牌化建设的探索和尝试。

注重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为本。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强调,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即包括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也包括外部质量的评价与监督。

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一要科学确定培养目标,二要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三要建立研究生教育自我评估制度,四要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公开机制。强化外部质量评价与监督,一是以社会机构监督为主导,二是以政府监督为主导,三是以政府授权的社会机构监督为主导;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和教育规律的质量监督体系,一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二要完善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制度,三要建立绩效拨款制度,四要加强第三方监督。

针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特点,逐渐构建了覆盖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探索新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从以前的在学质量评价为主转变为在学质量评价与职业发展质量评价有机结合,发挥评价对于培养质量的保障与导向作用。


寄  语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将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无论是普通老百姓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还是高水平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以及大中小学生强健体魄,企业创造利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不仅要能说出来,还要帮助他们做到,做不到,就谈不上职业发展。

要达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体育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中还需要不断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完善自身的教育培养体系,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


 

最新评论
更多>>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010-61199380

服务电话:service@trigware.com
版权所有 © 北京数字佳信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09828号-04